欢迎来到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官网
深入推进江苏省伊斯兰教中国化 实践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根本遵循,是促进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科学理念。为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我省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取得的系列成果,进一步促进我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时代背景与当前形势
深入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是伊斯兰教扎根中华文化沃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了中国化的伊斯兰教,才能更好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更好地与新时代相适应。
1.自《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和《江苏省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实施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引领全省伊斯兰教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五个认同”,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开展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清真寺活动,不断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江苏实践走深走实;编印新卧尔兹,弘扬伊斯兰教和平、中道、团结、友善等积极主张,夯实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基础;支持纠正“去中国化”、“逆本土化”现象,配合治理“清真”概念泛化问题,倡导修缮中国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学习贯彻《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聘任办法》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行为守则》等教务制度,坚持全面从严治教,深入开展“崇俭戒奢”教育活动,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大力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完善工作和激励机制,提升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致力打造人才骨干队伍和学习型团队。经过五年努力,深入推进我省伊斯兰教中国化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开拓了生动的江苏实践。
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在党的二十大、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对新时代宗教工作作出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征程上,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要求、新部署,围绕深入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这一主线,把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统揽性要求,创新实践路径,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不断谱写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工作江苏新篇章。
3.当前,我省伊斯兰教领域总体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但是还存在一些新问题、面临不少新挑战。境外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不容忽视,偏激主张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宗教和谐、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我省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培养方式等方面与新时代新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在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上缺乏创新思路,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伊斯兰教界对全面从严治教的主体性责任的认识有待提高;教职人员对流动穆斯林服务和引导能力有待加强。这些问题是我省伊斯兰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制约着我省伊斯兰教中国化深入推进。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伊斯兰教,充分彰显我国伊斯兰教的中国特色、中国品格、中国气派,不断增进我国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积极引导我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党的统一战线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5.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广大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坚持爱国与爱教相统一,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不变的前提下,以革故鼎新的精神,改变陈规陋习,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全面从严治教,大力匡正教风,牢记“没有法外之地,没有法外之人,没有法外之教”,树立国大于教、国法大于教规的理念,自觉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
三、弘扬爱国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江苏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爱国主义是团结不同民族、不同信仰者的一面光辉旗帜,我省伊斯兰教界始终在这一旗帜的引领下,与各民族风雨共担、守望相助,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璀璨的爱国华章。
6.开展系列主题教育。继续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引导我省伊斯兰教界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深化“四进”清真寺活动,在重要节庆活动上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培育爱国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团结引导广大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讲好中国穆斯林爱国故事。建设好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展示我省伊斯兰教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的重要窗口;讲好以达浦生大阿訇为代表的伊斯兰教界前辈与党真诚合作、团结奋斗的故事,挖掘我省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和穆斯林群众拥党爱国、奉献社会的生动事迹,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用先进事迹教育人,不断丰富新时代伊斯兰教界爱国主义内涵。
8.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在“国家宪法日”和“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以制作宣传栏、悬挂条幅和举办讲座等形式在伊斯兰教团体和清真寺开展普法宣传、解读《宗教事务条例》《江苏省宗教事务条例》和《宗教团体管理办法》《伊斯兰教朝觐事务管理办法》《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宗教院校管理办法》《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在培训中开设法律法规课程,推进法律法规进课堂;在清真寺教职人员中培养普法宣传员,向广大穆斯林群众普及法律法规知识。通过持续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自觉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坚决抵制非法违法活动,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四、深化解经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是深入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基础性工程,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学思想建设全过程,更好地塑造我省穆斯林爱国爱教、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人文品格,守正信、行正路,自觉筑牢抵御偏激主张、反对极端思想的防火墙。
9.深化宗教经典诠释。按计划组织教职人员认真学习经训和我国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培训教材,切实提高新时代我省伊斯兰教界解经水平,大力弘扬伊斯兰教爱国、和平、中道、宽容、团结等理念,支持并维护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对经典教义作出准确权威、与时俱进的阐释,为深化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夯实基础。
10.出版高质量讲经范本。组建高水平讲经范本编写团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精心设计篇目,认真撰写文稿,注重深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编好《新编卧尔兹演讲集》和《新呼图白》,引导穆斯林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涵养中华文化气质,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11.推动高水平讲经诵经活动。继续办好年度性全省卧尔兹演讲比赛和《古兰经》诵读比赛;组织优秀讲经人才宣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卧尔兹,开展卧尔兹巡回演讲,不断提高教职人员的解经讲经能力,引导穆斯林群众正信正行、远离极端。
12.深化经学思想理论研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伊斯兰教,继承发扬我省“以儒诠经”优良传统,举办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论坛,组织专家学者、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围绕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伊斯兰教、如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伊斯兰教、如何推动新时代伊儒会通成果转化等主题开展研讨活动,总结运用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成果,夯实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丰富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内容。
五、全面从严治教,提高伊斯兰教界自我管理水平
全面从严治教是解决我国伊斯兰教领域突出问题、实现伊斯兰教健康传承的关键举措。坚持问题导向,自觉肩负起全面从严治教的主体性责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13.持续开展崇俭戒奢教育。以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以反躬自省的态度和自我革命的勇气,深入开展崇俭戒奢教育,杜绝伊斯兰教领域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遏制宗教活动讲排场、清真寺建设搞攀比等不良风气,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永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内生态。
14.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江苏省宗教事务条例》及与其相配套的部门规章,严格执行新修订《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聘任办法》《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行为守则》等规章制度,使用好《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规章制度汇编》手册;指导各地伊斯兰教团体和清真寺规范议事决策、财务管理、信息公开、监督考核等内部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活动。
15. 规范教职人员队伍管理。建立健全教职人员奖惩、准入、退出与通报机制,以宗教领域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对宣扬极端思想、寻衅滋事,影响社会稳定的教职人员进行严肃教育惩戒,对违法违规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零容忍,依法依规作出相应处理。
16.大力培养伊斯兰教“双通”人才。以“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为目标,大力培养新时代高层次伊斯兰教“双通”人才。创新培训形式,充分发挥培训中心作用,采用送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方式,有计划举办不同范围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培训班,不断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并落实教职人员中长期培养规划,重点抓好中青年阿訇骨干队伍的培养,努力提升教职人员国学、经学水平;借助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高等院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对教职人员的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7.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按照“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标准,切实落实《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章程》,抓好协会领导班子、协会工作人员队伍、清真寺寺管会人员队伍建设。持续转变作风,强化省伊协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与各地伊协、各地清真寺的联系,突出对各地伊协工作的指导。完善省伊协会长、驻会副会长联系点机制,对口帮扶有困难的地方伊协和清真寺,进一步增强省伊协在全省穆斯林群众中的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六、坚定文化自信,创新我省伊斯兰教中国化实践路径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引导我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牢牢把握我国伊斯兰教的自主权和主导权。江苏是文化大省,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多贡献。
18.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根据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深入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开展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密切与各地伊斯兰教协会的联系,深入清真寺和穆斯林群众当中,及时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调研各地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经验做法、面临的难题,真诚倾听穆斯林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他们的愿望,总结好江苏经验。
19.充分彰显中国风格。修缮、新建、改建、扩建、重建清真寺,遵循实用、安全、适度、便利原则,传承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风格精华,注重体现中国特色;引导穆斯林服饰和宗教礼仪等彰显中国风格。
20.开展中国化学术研究。举办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专题研讨会,深入研讨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伊儒会通思想继承和创新转化、新时代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实践经验与创新、伊斯兰教中国化杰出人物思想与启示等重要课题,为新时代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提供智力支持,适时开展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成果交流和展示活动。
21.开展友好交往。坚持以我为主,对我有利原则,继续做好外事出访、接待来访,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推动文明互鉴,团结更多知华友华爱华人士,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港、澳、台伊斯兰教团体之间的友好交流,为维护国家统一凝聚伊斯兰教界的力量。
22.讲好江苏伊斯兰教中国化故事。充分发挥《江苏穆斯林》杂志和江苏伊斯兰教协会网站的舆论引导作用,严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挖掘伊斯兰教在我省发展历史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成果,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掌握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担当使命、奋发有为。
七、主动担当作为,着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
安全工作是民生大事,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丝一毫不能放松。切实强化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积极化解矛盾问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安全工作,为推进江苏伊斯兰教中国化实践营造良好环境。
23.提升安全工作水平。强化各地伊协安全责任,做好监督检查,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落实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带动全员安全岗位责任落实,提升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坚决遏制安全事故。
24.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认真贯彻《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平台,引导各地伊协和伊斯兰教场所依法依规做好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善于运用互联网正确宣传介绍伊斯兰教知识,把伊斯兰教的爱国、和平、宽容、中道等精神阐释好、宣传好,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信正行,发挥正能量;建立网络突发事件应对方案,面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和虚假信息,积极、迅速运用网络媒体辟谣发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自觉抵制利用网络非法传教、发表不当言论、挑拨宗教间关系、宣扬宗教极端主义和偏激宗教思想等乱象,夯实国家安全基石。
八、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是伊斯兰教界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是树立穆斯林良好社会形象的有力举措,是助力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内容。
25.打造“善行斋月•爱心行动”公益品牌。每年斋月,及时发出倡议,宣讲公益慈善专题卧尔兹,号召各地伊斯兰教协会、清真寺、穆斯林群众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好品德,发扬伊斯兰教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奉献爱心、关爱他人;通过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教职人员和敬老院等形式,献爱心、行善事,打造我省伊斯兰教界“善行斋月•爱心行动”的公益品牌。
26.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职能作用,广泛宣传伊斯兰教慈善理念,增强服务社会意识;整合伊斯兰教界公益慈善资源,筹措慈善资金,参加党和政府组织的扶贫、救济、抚恤工作,并积极开展助老、助学、助残、助医、保护环境等公益活动。
27.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通过资金、项目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九、创新工作机制,做好流动穆斯林服务管理
做好流动穆斯林服务管理工作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
28.创新完善新机制。深入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流动穆斯林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健全服务管理流动穆斯林工作机制,健全流动穆斯林联络组织,提高服务、管理、引导的能力和水平,帮助流动穆斯林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
29.掌握工作主动权。加强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民族宗教知识的宣传普及,帮助政府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流动穆斯林的矛盾纠纷,避免因不懂、不会而误伤宗教或助长宗教偏激思想和行为;引导流动穆斯林自觉服从当地管理、融入当地生活,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共筑中国梦。
30.坚持服务常态化。把密切与穆斯林群众的联系作为常态性工作,关心流动穆斯林群众,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流动穆斯林群众解决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以及“入寺”、“入口”、“入土”等涉及宗教生活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实际问题,配合政府规范各地伊斯兰教临时活动点管理,履行备案手续,加强教务指导,提供优质宗教服务。
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
2023年9月11日
地址:南京市匡庐新村8号同德大厦307室
邮编:210024
联系电话(传真):025-83580737
办公邮箱:jssysljxh@sina.com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苏ICP备15001719号-1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
苏ICP备15001719号-1